当前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心理加油站】破窗或修窗,不如守好你的第一扇窗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贫穷的街区。


停在贫穷街区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后来,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心理学家津巴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

马路上车不是很多,你在等绿灯。这时候,跟你一起等的人突然全部闯红灯走了,你看了看周围也闯了红灯。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现象:破窗效应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

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前面说过的“偷车实验”和“破窗效应”


说明了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一个杂乱无序的环境中,如果不守秩序人的数量以算数级增长,那么人们的焦虑行为的数量就将以几何级增长,有损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也会随之发生。


保持自我!


其实破窗效应不难克服!最重要的是坚持保持自我

我们不仅不能做第N次打破窗户的人,我们还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从小事做起,从来都不迟!


 愿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的太阳~




指导老师 向碧华 格丽

编辑 彭皖蒙

插画 杨若愚



[返回]

部门动态

公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