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强国志 报国行”上海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比武主题活动暨表彰大会在上海戏剧学院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与时代性,树立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指导下,由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和上海戏剧学院学工部承办的“爱国情 强国志 报国行”——2019上海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比武主题活动展示暨表彰大会,于12月26日在上海戏剧学院新实验空间成功举行。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沙军,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敏,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天恩等领导、嘉宾以及上海市各高校师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致欢迎辞。他代表上海戏剧学院向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专家、教师和同学们表示欢迎,表示本次大比武主题活动为上海戏剧学院同兄弟院校的马院及学生党建工作构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大比武,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统一,完整体现出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比武的意义。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致欢迎辞
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宣读了获奖名单,共有来自28所高校的68名选手及团队获得本次活动设置的各个奖项。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沙军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发了奖状。
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宣读获奖名单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沙军(右一)与获奖学生合影
在“学习”大比武系列展示环节,六所学校的同学全情投入,以多种方式现场呈现了“最美思政”的精彩成果。
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充分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思政课艺术作品巡展平台,展示了红色文创设计作品《鲁迅纪念馆日历》等。设计者巧妙地将鲁迅作品里的名句以及鲁迅亲自绘制的插图加以组合,制作为日历,使鲁迅作品以鲜明的现代特色走进青年,也显示了红色文创在当代青年人中的蓬勃生命力。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将书法与散文有机结合,配以铿锵有力的《少年中国说》,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呼喊表现得淋漓尽致。
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分别从共产主义与现实生活、上音人与新中国70年的奋斗历程这两个角度切入,把传统的理论讲解转变成生动的言语视听艺术,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思政大餐,令现场观众颇感过瘾。
一堂普通思修课的作业在东华大学学生的演绎下,把当代中国在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再一次展现在观众眼前,凸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摘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以及在闽东工作生活的片段,再现了总书记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的实干形象。在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上,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系列主题活动展示在铿锵有力的诗朗诵《纪念卡尔·马克思》中圆满落幕。
上戏辅导员田原(左)、夏逸石朗诵《纪念卡尔·马克思》
一位观摩全场展示的学生表示,来自各大高校的同学共聚一堂,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使自己深受感动,也更加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哲学、人生哲学。
上海戏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和创意学院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与本次大比武系列主题活动。在老师们的关心指导下,上戏学子获得了优异成绩。创意学院学生朱宁星同学设计的《鲁迅纪念馆日历》、李姝彤同学设计的《田汉文创》(指导教师均为陈晔),分别获得“思政课艺术作品巡展类”一、二等奖。这两个作品都是创意学院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产生的红色文创设计,它们的获奖正是上戏构建包括课程思政在内的大思政格局的具体举措与实际成果的体现。
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朱宁星同学阐述红色文创作品设计理念
文:方亮
图:刘佳奇、张译月